第五章

飞飞蝶 1430字 2024-06-23 09:23:49
关于幼年的记忆真的不是很多,除了上面交代的三个重要的人物外,我实在搜索不出关于幼年的其它印记了。许多年后在回想当时,脑海中只是习惯性的浮现一些画面,画面中的父亲坐在桌子旁看着新华字典,嘴里还时不时的嘀咕,原来这个字是这个意思。而小小的我在一旁认真的询问着父亲,爸爸,我要出去玩了,你去玩吗?父亲目光没有离开那本字典,只是淡淡的说一句,你自己去玩吧。当我踏出家门的时候,记忆也就定格在一个小小的背影中了。幼年的乐趣也被时光埋没于记忆的汪洋,到是在我幼小的心里埋下一个疑问,为什么父亲不喜欢玩呢?没有人不喜欢玩啊,父亲怎么会不喜欢玩呢?只到今天,我隐约能够体会父亲当时的心境,却无法重拾儿时的想法。记忆中的那个小小的我,每天都出门玩些什么呢?现在已经无人知晓了。

说到我的童年,母亲经常泪流满面,因为她一直认为今生亏欠我的太多。因为9岁那年我就离开家到外地读书。可谓是历尽漂泊,这也很好的解释了我性格中悲观的一面,太多的漂泊让我懂得永恒的脆弱。而一次次人际关系的重新洗牌,让我阅尽快乐散去后的无尽惆怅。于是十几年的四出求学生涯,让我在知识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却在性格胡同里,越走越深。

九岁那年,我寄居在母亲一个身为小学教师的同学家里,开始了我的异乡求学之路,那是我平时第一次离开家,去的时候父亲骑着那种老式自行车,我坐在前面的大杠上,母亲坐在后面,一路欢笑的到了母亲的同学家。午饭之后母亲开始掉眼泪,那时的我还没有意识到接下来的自己将要独自体会那份刻骨的乡思。终于当父母踏上自行车时,我崩溃了,追在自行车的后面那个撕心裂肺的嚎啕大哭,狠心的父亲没有回头,想走的快一点,可是母亲还是忍不住跑回来抱我。我歇斯底里的把新买的小书包扔到地上,然后大哭着喊道我要回家。那种一家三口流泪的场面实在悲情。这样的僵局最后唤醒了我只有九岁的童心,现在想来让一个那么小的孩子去体会别离的痛苦,还冠以求知的名堂,实在是太过残忍。那天父母最终离去的时候,我默默的看着他们远去,也就是在那一瞬间,一个陌生的小人好像跳到了我的脑海,时刻告诉我,我和周围的孩子们不一样。我背负着父母的期望,背负着求知的理想。

寄人篱下的苦楚不是每个人都有体会,特别是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我像个小大人一样住进了一个同样有两个孩子的四口之家,每天目睹着他们的快乐,和脑海中的那个小人幻想着爸爸妈妈和姐姐都在干些什么。每天早晨我总是早早的起床刷牙,然后安静的坐在桌子旁,默默的等待这个家庭的早起。因为潜意思里的那个小人告诉我,这里不是我的家,我不能不知好歹的睡懒觉。多少个日日夜夜,我的脑海被残酷的冷静占据,因为那是我唯一能够安静下来的方法,我不能像其它孩子一样玩的忘记吃饭,不能像其它孩子一样流露出对某种食物的喜欢,更不能表现出让人厌烦的情绪。现在想来,默默流泪的同时,也只是轻叹。

好在我可以在书本的世界里暂时的忘却,而且现在想来,那时的自己真的很幸运,遇到了一个很好的老师,他的名字叫陈德奎,天岗湖中心小学的语文老师,这都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陈老师当时做了两件让我终身受益的事,一是每一周背诵一篇宋词,二是每周坚持写一节课的毛笔字。当时我背熟了三十多首千古名篇,每天早晨摇头晃脑的背,虽然不懂什么意思,可是那些千古名句慢慢的培养了我的情操,并养成了我的审美情趣。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中风情,更与何人说!这样的诗词和华灯初上时一个遥望家乡的九岁孩子,是否凝结了我们内心太多的悲情元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