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04章世道无情
这一年,辛弃疾出生。
这一年,也是岳飞放弃北伐,班师回朝的悲剧一年。
画面中,这一年的朱仙镇,战火纷飞。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道火红的旗帜,上面方方正正的写着一个“岳”字。
只见,千军万马之中,一道稳如泰山般的身影,冲锋在前......
他锐利的目光中,有着钢铁般的意志,手持长枪,杀气逼人!
倘若脱下身下的甲胄,那么他的背上,将会显露出其毕生的信仰。
精忠报国!
天日昭昭!
这一刻,无数观众都是目光震动,心神激荡,不少人都是刷的一声站了起来,一双眼睛直勾勾的盯着镜头下的那个顶天立地的男儿。
尽管看不清最前方那道伟岸身影的面孔,但是所有人都知道他的名字。
“岳飞!!!那是精忠报国的岳飞啊!!!”
“哇,我真是一声哭出来,我记得,隔年岳飞就死于莫须有的罪名啊。”
“呜呜呜,这一期好多刀子,宋朝真是太窝囊了,那些高高在上的官家,根本配不上这些华夏的英雄儿女!!!!”
“说真的,小时候,我真希望岳飞能真的造反,推翻那个混账皇帝!”
......
这一刻。
大军后方,却只见一位身骑快马的内侍疾驰而来,口中大声呼喊着。
“报——官家金牌!!”
片刻之后,又是一位内侍快马加鞭而来,同样高呼。
“报—-官家金牌!!”
一连十二道金牌,生生将岳家军北伐,收复旧都的脚步拉住。
无数观众见此,都恨不能冲入画面中,将这十二道金牌统统付之一炬。
“天杀的赵构,为了自己的皇位,竟然放弃了如此宝贵的机会,让多少将士的鲜血白流!!!”
“想后来的大明,即便是土木堡战神,不也是照样救了回来。”
“史书每每读到此处,都是响起岳飞的满江红啊,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啊!”
......
面对十二道金牌,镜头下,岳家军最前方的高头大马上。
那位面对多少金兵都不曾有过丝毫畏惧的男人,却第一次被这些冷冰冰的金牌,压弯了脊梁,只有压抑着无限屈辱地悲愤道。
“十年之功,废于一旦!!!”
然而,这一刻。
画面中那些见到岳家军放弃北伐,开始班师回朝的情景,无数当地的百姓纷纷跑了出来。
他们跪倒在军队的前方,不少人还推来家里所有的粮食,有人则是递上自己仅剩的一件财物,口中祈求着,岳家军不要撤离。
他们不要再做亡国奴,他们愿意送上一切充当军队粮草,他们愿意与北伐军共存亡。
然而,这一切终究抵不过那一道道无情的令牌。
岳家军掩护百姓撤离五日后,最终班师回朝,之前收复的中原地区,再次被金人卷土重来,重新夺去。
见此悲惨一幕,无数观众都是忍不住啜泣起来。
只谈那世道无情,天下兴,百姓苦,天下亡,百姓更苦。
......
与此同时。
依旧笼罩在金人残酷统治下的北方大地上,济南城辛家中,也是响起了一声婴儿的啼哭,似乎也在为岳飞的无奈班师,前功尽弃而哭泣。
孩子的祖父希望这个孩子,未来能够像汉朝的霍去病一样,收复失土,因此取名为辛弃疾。
冥冥之中,命运就是如此残酷。
倘若没有那十二道金牌,倘若没有那官家的猜忌,倘若身居高位的大宋君臣能够同仇敌忾,或许辛弃疾出生后,就能生活在大宋自己的统治下土地之上.....
可惜,没有如果。
辛弃疾出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了这是一个悲剧的时代。
在这片忍辱负重的土地上,这一期的男儿至死心如铁,也正式拉开帷幕。
镜头下。
朱仙镇十二道金牌,岳飞奈何班师回朝,留下青史千古恨。
金人的占领的故土,辛弃疾降生,从此背负收复失地之责任。
二人之间,虽然一南一北,却似乎有一根无形的纽带,传递着华夏自古以来的民族精神!
直播间前,无数观众都是感受到了这种顽强不屈,千古不灭,宛如野草般的意志。
“曾有狼子野心之辈,谣言,崖山之后无中华,明亡之后无华夏,这句话就是狗屁!!!只有身怀我华夏精神一人尚存,华夏永不灭!!!”
“没错,华夏民族火种不灭,永不屈服!!!”
“正如鲁先生所言,华夏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
“我们应该谨记这句话,那些前辈们有的即便沦为俘虏,没有获得胜利,但是他们战斗过,心怀一颗炙热的赤子心,就应该值得尊重!!!”
°......
与此同时。
画面如同水墨画一般,渲染出一幕幕辛弃疾幼年成长的画卷。
镜头下,祖父孙赞教辛弃疾习武,父亲教导他习文,从小就便是文武双全,生得一位翩翩少年郎。
这一刻,无数观众的目光中,仿佛在看一卷辛弃疾由童年走向青年的照片相册一般。
见证了一位降生在敌占区的华夏男儿,没有甘于沉沦,仍是牢记国仇家恨,立志报国的不凡志向。
就在此时。
镜头下,高阳的身影再次出现。
只见他信手拈来其中一副画卷,挥袖之间便将其抛向空中,迎空飞扬。
那画卷迎风飘扬,宛如游龙般展开,拉开了一卷鸿鹄巨制。
等到看清楚画卷内容的一瞬间,无数华夏观众的目光都是亮了起来。
他们认出了这一副画卷,在学生时代的课本上,曾经一次次的见过它的照片,还曾一遍遍在试卷上写下它的名字。
足足有五米多长的画卷里,黄豆般大小的生动古人们神态自若,栩栩如生,更有着无数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一派繁荣昌盛之景,让人不由心生神往之心。
这副画卷,正是如今依旧陈列在故宫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啊,永远滴神!!!”
“哇,多少能人将相书画三千里,上河图雕琢的意义,这bgm直接自动在脑子里播放了起来。”
“我DNA也动了,北宋张择端的绝世名作啊,只可惜,靖康耻之后,开封沦陷,这一切都被金人的铁骑践踏,万千楼台都毁于一旦。”
这一刻,镜头下的画卷似乎活过来一般,传来风声,脚步声,市集叫卖声,船帆的咕咚声……如同一场倾盆大雨般交织在一起,满是人间烟火。
原本水墨画的色彩也一下子鲜活了起来,如同被涂上了颜色,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活动起来,江水上的渔船升起船帆,马车开始前进,一切画中风物都是动了起来。
这一年,也是岳飞放弃北伐,班师回朝的悲剧一年。
画面中,这一年的朱仙镇,战火纷飞。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道火红的旗帜,上面方方正正的写着一个“岳”字。
只见,千军万马之中,一道稳如泰山般的身影,冲锋在前......
他锐利的目光中,有着钢铁般的意志,手持长枪,杀气逼人!
倘若脱下身下的甲胄,那么他的背上,将会显露出其毕生的信仰。
精忠报国!
天日昭昭!
这一刻,无数观众都是目光震动,心神激荡,不少人都是刷的一声站了起来,一双眼睛直勾勾的盯着镜头下的那个顶天立地的男儿。
尽管看不清最前方那道伟岸身影的面孔,但是所有人都知道他的名字。
“岳飞!!!那是精忠报国的岳飞啊!!!”
“哇,我真是一声哭出来,我记得,隔年岳飞就死于莫须有的罪名啊。”
“呜呜呜,这一期好多刀子,宋朝真是太窝囊了,那些高高在上的官家,根本配不上这些华夏的英雄儿女!!!!”
“说真的,小时候,我真希望岳飞能真的造反,推翻那个混账皇帝!”
......
这一刻。
大军后方,却只见一位身骑快马的内侍疾驰而来,口中大声呼喊着。
“报——官家金牌!!”
片刻之后,又是一位内侍快马加鞭而来,同样高呼。
“报—-官家金牌!!”
一连十二道金牌,生生将岳家军北伐,收复旧都的脚步拉住。
无数观众见此,都恨不能冲入画面中,将这十二道金牌统统付之一炬。
“天杀的赵构,为了自己的皇位,竟然放弃了如此宝贵的机会,让多少将士的鲜血白流!!!”
“想后来的大明,即便是土木堡战神,不也是照样救了回来。”
“史书每每读到此处,都是响起岳飞的满江红啊,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啊!”
......
面对十二道金牌,镜头下,岳家军最前方的高头大马上。
那位面对多少金兵都不曾有过丝毫畏惧的男人,却第一次被这些冷冰冰的金牌,压弯了脊梁,只有压抑着无限屈辱地悲愤道。
“十年之功,废于一旦!!!”
然而,这一刻。
画面中那些见到岳家军放弃北伐,开始班师回朝的情景,无数当地的百姓纷纷跑了出来。
他们跪倒在军队的前方,不少人还推来家里所有的粮食,有人则是递上自己仅剩的一件财物,口中祈求着,岳家军不要撤离。
他们不要再做亡国奴,他们愿意送上一切充当军队粮草,他们愿意与北伐军共存亡。
然而,这一切终究抵不过那一道道无情的令牌。
岳家军掩护百姓撤离五日后,最终班师回朝,之前收复的中原地区,再次被金人卷土重来,重新夺去。
见此悲惨一幕,无数观众都是忍不住啜泣起来。
只谈那世道无情,天下兴,百姓苦,天下亡,百姓更苦。
......
与此同时。
依旧笼罩在金人残酷统治下的北方大地上,济南城辛家中,也是响起了一声婴儿的啼哭,似乎也在为岳飞的无奈班师,前功尽弃而哭泣。
孩子的祖父希望这个孩子,未来能够像汉朝的霍去病一样,收复失土,因此取名为辛弃疾。
冥冥之中,命运就是如此残酷。
倘若没有那十二道金牌,倘若没有那官家的猜忌,倘若身居高位的大宋君臣能够同仇敌忾,或许辛弃疾出生后,就能生活在大宋自己的统治下土地之上.....
可惜,没有如果。
辛弃疾出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了这是一个悲剧的时代。
在这片忍辱负重的土地上,这一期的男儿至死心如铁,也正式拉开帷幕。
镜头下。
朱仙镇十二道金牌,岳飞奈何班师回朝,留下青史千古恨。
金人的占领的故土,辛弃疾降生,从此背负收复失地之责任。
二人之间,虽然一南一北,却似乎有一根无形的纽带,传递着华夏自古以来的民族精神!
直播间前,无数观众都是感受到了这种顽强不屈,千古不灭,宛如野草般的意志。
“曾有狼子野心之辈,谣言,崖山之后无中华,明亡之后无华夏,这句话就是狗屁!!!只有身怀我华夏精神一人尚存,华夏永不灭!!!”
“没错,华夏民族火种不灭,永不屈服!!!”
“正如鲁先生所言,华夏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
“我们应该谨记这句话,那些前辈们有的即便沦为俘虏,没有获得胜利,但是他们战斗过,心怀一颗炙热的赤子心,就应该值得尊重!!!”
°......
与此同时。
画面如同水墨画一般,渲染出一幕幕辛弃疾幼年成长的画卷。
镜头下,祖父孙赞教辛弃疾习武,父亲教导他习文,从小就便是文武双全,生得一位翩翩少年郎。
这一刻,无数观众的目光中,仿佛在看一卷辛弃疾由童年走向青年的照片相册一般。
见证了一位降生在敌占区的华夏男儿,没有甘于沉沦,仍是牢记国仇家恨,立志报国的不凡志向。
就在此时。
镜头下,高阳的身影再次出现。
只见他信手拈来其中一副画卷,挥袖之间便将其抛向空中,迎空飞扬。
那画卷迎风飘扬,宛如游龙般展开,拉开了一卷鸿鹄巨制。
等到看清楚画卷内容的一瞬间,无数华夏观众的目光都是亮了起来。
他们认出了这一副画卷,在学生时代的课本上,曾经一次次的见过它的照片,还曾一遍遍在试卷上写下它的名字。
足足有五米多长的画卷里,黄豆般大小的生动古人们神态自若,栩栩如生,更有着无数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一派繁荣昌盛之景,让人不由心生神往之心。
这副画卷,正是如今依旧陈列在故宫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啊,永远滴神!!!”
“哇,多少能人将相书画三千里,上河图雕琢的意义,这bgm直接自动在脑子里播放了起来。”
“我DNA也动了,北宋张择端的绝世名作啊,只可惜,靖康耻之后,开封沦陷,这一切都被金人的铁骑践踏,万千楼台都毁于一旦。”
这一刻,镜头下的画卷似乎活过来一般,传来风声,脚步声,市集叫卖声,船帆的咕咚声……如同一场倾盆大雨般交织在一起,满是人间烟火。
原本水墨画的色彩也一下子鲜活了起来,如同被涂上了颜色,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活动起来,江水上的渔船升起船帆,马车开始前进,一切画中风物都是动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