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02章霍去病
两人宛如一体双生,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所有的意难平,此去一见。
这一次,就让自己去打开时空的隧道,贯穿他们轰轰烈烈的一生!
录影棚中。
一排排摄影机上,红色的提示灯亮起,时空之门再次出现,散发出温润的白光。
此时,高阳并没有穿上那件传统黑色中山装,而是换上一身黑色劲装,整个人的气势也是焕然一新,暂时抛却了文雅之气,而是多了几分凌厉的少年锋芒。
毕竟要去见的两位英雄儿郎,皆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豪杰。
他深呼吸了一口气,意念一动,确定了系统穿越的时间与地点,随即开始了这一次的时空之旅。
温润的白光瞬间暴涨,将整个录影棚照得通亮,宛如白昼。
高阳的身影也是如同烟雾一般,化为虚无的状态,在时间的长河中逆流而上,消失而去。
与此同时。
华夏的无数直播间前,直播屏幕前,不少人都是早已搬出了小板凳,拿出满满一怀抱的零食瓜果,目光中满怀期待地等待着《上下五千年》的开播。
随着播放到第六期,节目更新频率与时间愈发稳定,可以说现在不少观众都已经养成了习惯,开始准时收看这一档历史直播节目。
有人在历史先祖的身上开到了自己。
有人在历史的大势中,总结了经验。
有人在历史的发展中,看到了未来的方向。
......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论如何,这也是逐渐在人们追逐娱乐,追逐享受的时间里,注入了一点深刻。
此时,眼看八点越来越接近,不少观众都是度日如年,一分钟都要看上十次时间,只盼着赶紧开播。
“哎呀,怎么还不开始啊,我快要憋不住了!!!”
“兄弟挺住,坚持就是胜利,你可以的,咬牙,深呼吸,抓紧,张腿,用力!”
.....好家伙,搞得跟那啥一样,搞得我都面红耳赤起来了。
“你们听说了吗,高阳大大好像有女朋友了,爷青结。”
“好了,别捕风捉影了,我们喜欢高阳大大的作品,给出自己的支持就好,就不要去过多谈论他的生活,我想高阳大大也不想自己生活被打扰的。有时间,多关心一下身边人也好呀。”
“说得好,千万别搞得像娱乐圈那样,简直丑态百出,让人对华夏影视都丧失了信心。”
“不管不管,就算是高阳大大怀孕了都得给我们更新!!!”
“??怀孕??!哈哈,你们真是把高阳大佬当成了生产队的驴啊,建议还是得让他休息一两分钟,万一累死,我们可咋办啊。不榨干他最后一滴,怎么能放过呢。”
“高阳:“???你们还是个人?!””
......
滴答。
漆黑的画面逐渐亮起一层浅白色的光晕,只听见一声声滴答声响起,似乎是水滴的坠落之声。
然而,随着镜头下的色泽愈发清晰起来,观众们这才发现,那不是水滴,而是鲜红的血,炙热而刺目。
一滴又一滴的血滴落下,融入古老的土地上,慢慢汇聚成为一条蜿蜒的血线,又像是一条血色的涓涓细流。
片刻之间,随着血水滴落的速度越来越快,古老的神州大地上,那条蜿蜒的血线也是不断蔓延。
阔北海,南疆,出东海,过雪域,走草原,行沙漠。
等到如同河流般血线停止蔓延的那一刻,无数观众都是目光震动,心中只有无声的震撼。
全长5. 52万公里,由血液铸就的边境线,形如公鸡,傲立东方。
边境线之上,是华夏红。
边境线之内,是寸血河山。
华夏数千年来,无数英雄儿女为了这天血红边界线,奉献了自己的一切。
不向外索取一毫一厘,也绝不会后退哪怕寸步之间。
一时间,无数华夏观众见到这一条由鲜血汇聚的边境线,都是感觉到一股难以言表的热血。
“这是边境线,华夏的边境!”
没有人不知道,这一条无数人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的边境线,代表的是一个国家的主权与尊严!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如今盛世华夏,何人敢来犯!!!”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当关,当关,用我们之血肉,铸就万里长城!”
“仍记那些老前辈曾经说过,祖国在哪里,当我跨过那条江,我身后,就是祖国!”
这一刻。
镜头跟随着边境线,如同列车一般,快速前前进着。
沿途上,一块又一块高耸的界碑,上红色的“华夏”二字,仿佛有千斤之重,亦如一位位身姿挺拔的士兵,永远守护着脚下的每一寸土地。
岂曰无碑,以身立之而不倒。
岂曰无碑,以躯立之而不逝。
岂曰无碑,以墓立之终不归。
岂曰无碑,以名立之永不朽。
华夏儿女皆为界碑,可倒,可逝,可不归,不可退。?
与此同时,周围的画面也是开始发生变化,这趟列车如同一头闯进了时空的隧道,再次回到了华夏的史海烟云之中。
镜头下,率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本古老的典籍。
上面四个字刚劲有力,似乎透露出笔者坚如磐石的信念。
名曰:“《美芹十论》
见到这个名字,当即有读过这本书的读者惊呼出声。
“这是辛弃疾为了实现抗金北伐,收复失地的志向,提出的《美芹十论》,其中从审势察情到详战篇,事无巨细,具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可惜啊,最终宋仁宗一心只想着与金人和平发展,偏安一偶,《美芹十论》也终究是蒙上尘土。”
“想当年,宋太祖赵匡胤好歹说过,卧榻之侧,岂容它人酣睡,谁曾想他的这些子孙却是一点没记住。”
......
这一刻,似乎又大风起,吹起《美芹十论》的书页哗啦作响。
一道高大挺拔的身影走了出来,却看不清他的脸庞,却能感觉那无可匹敌的孤傲之意。
只见他拿起那本《美芹十论》,翻看起来,最终目光不由落在那道作者的落款之上,口中喃喃道。
“辛弃疾……”
这一刻,微弱的光线照亮了他腰间的佩剑。
上面清晰的印刻一个“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