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求学之路

白白胖胖 2003字 2021-12-19 10:12:01


见此,高阳的目光同样严肃下来,沉声说道。

“我需要你们在开幕式现场,搭建上世界上最先进的投屏,尽量满足全媒体连接。”

闻言,陈晨心理也是涌起不少猜测和不解,但还是点头答应下来。

随后两人又是交流了一些开幕式细节,确保到时候一切活动到时候正常进行。

聊完工作内容之后,陈晨也是没有停留,时间紧急,她需要立刻返回海外,将高阳交代的事情付诸行动。

不过,在飞机上,她也是突然想起来。

明天晚上八点,不正是《上下五千年》第五期播出的时间,难道高阳所谓的神秘嘉宾,与他的节目相关.....

与此同时。

网络上,由于《上下五千年》强大的影响力,关于孔子的话题,也是一时间成为了热门话题,更是催生了国学热的讨论。

对此,大量的研究学者,也是连忙号召大家理性学习,对于做古人的学问,切记不能食古不化?,不求甚解?,望文生义?,自以为是。

即便如此,关于孔孟之学,还是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个人觉得,所谓的儒学,对于当今社会并没有什么实际性的指导意义,随便看看就行了不必较真。”

“这样说未免偏激了些吧,虽然天下大同是极度理想化的社会,就现在甚至未来很多年,都不可能实现,只要人有私欲,这种社会真的就只能存在于理想之中,所以我真的很佩服提出这个思想的人,这思想层次是真的高。”

“没错,从古至今我们一直提倡外儒内法是有一定道理的,罗老师曾经说道,法律是低标准,道德是高标准,我们或许做不到,但不妨碍我们仰望,或许这样,能够更进一步,它很难实现,并不代表不存在!”

......

与此同时,电台内。

眼见许久不见的高阳前来,林台长都是亲自出来相迎。

“这一次,要对话孔子,可是千古圣人,可是不简单啊。”

林台长开口说道,网上的一些议论他也是看见了,可以说各种思想观念还是碰撞地非常激烈的。

而且,想要对话这样伟大的思想家,绝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听这话,高阳则是摇了摇头,沉声说道。

“不,我要对话的,是一位叫孔子的老师,并非被神化的千古圣人。”

闻言,林台长也是目光一震。



他忽然意识到,自己的观念其实是有问题的。

何为圣人,有了圣人又何来人人平等,天下大同。

后世之人神化孔子,不仅是为了让封建帝制更加稳固,而且让人感觉孔子所言所行,似乎只有圣人才能做到。

如此圣人,何其虚幻。

看着高阳的愈发清明的目光,林台长也是心生感叹,现在他也明白,对方消失的这一段时间,又再次发生了蜕变。

如此天才少年,前途不可限量啊。

见此,林台长却是仍有担忧道。

“只可惜,恐怕即便是我们能够通过节目直播宣传孔子之学,真正愿意认真领悟的,恐怕也在少数。”

并非他过分悲观,而是这个追求速度的时代,快节奏的生活里似乎已经容不下这些沉淀了上千年的文字。

闻言,高阳对此并不在意,反而是转口说道。

“有这样一段往事,梁先生曾在东南大学讲座。其学生罗时实等问道:“国粹将亡,为之奈何?”

梁先生反问:“何以国粹将亡?”

学生答道:“先生不见今日读经之人之少乎?”

梁先生听后勃然拍案说:“从古就是这么少!”

听完,林台长沉默不语,他也是明白,这个社会尽管每个人的追求有所不同。

即便所有人都超前看,但总有人会抬头仰望星空,一切不必去强求,华夏之道,永不磨灭。

就在此时,会议室的门口,响起了一道响亮的掌声。

两人人扭头看去,只见薛导笑着走进来,既震撼又欣慰地看向高阳,赞赏道。

“高阳啊,你已经初窥门径啊,现代的读书人啊,还是你看得通透。”

听此评价,高阳也是淡然处之。

他知道自己还差得很远,需要不断学习才能领悟华夏之大道。

随后,高阳也是通过林台长,联系了全国不少高校,希望能够配合拍摄这一期求学之路。

对此,林台长自然是乐意之至,非常干脆的答应了下来。

一夜无话。

翌日傍晚,高阳与陈晨就开幕式进度确认了一下,就再次出发前往,拍摄场地。

再次推开自家大门,熟悉的气息迎面袭来。

这里似乎也因为一次次穿越时空,而变得富有独特的韵味,让人浮躁的内心,逐渐平复下来。

高阳一步又一步走在旋转之下的楼梯上,他的心中却是第一次有些忐忑,只因这一次,是对话孔子,也是自己的一次求学之旅。

子不语怪力乱神,万一孔夫子因此不见自己,那岂不是……

此刻,他感觉自己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答辩时的紧张感,同时也是充满了期待,希望能有不一样的收获。

来到录影棚前,高阳随即换上了“经典皮肤”--黑色中山装。

旁边桌上摆放的古典式摆钟正在滴答滴答的跳动着,时间也是即将来到八点整。

他仔细的在镜子前整理了仪表,随即不在停留,径直走向了录影棚内。

意念一动,系统唤醒了尘封的时空之门,一股洪荒的气息扑面而来。

即便是在那遥远的春秋纪年,也有阳光普照,也有生机勃勃。

一句句“子曰”,叩开了中华文化的大门。

那一声声言传身教,仁为标点,义为墨迹,忠开段落,信分章节,宛如杏坛的一缕春风,勾勒出历久弥新的华夏魂。

高阳的双眼看着眼前的温润的白光,目光中第一次露出如同虔诚的信徒般恭敬。

这一次,是自己,也是亿万后世之人的求学之路迎。

学《论语》,学《诗》,学《礼》,学《乐》,学《易》,学《春秋》……

学那,华夏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