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安禄山洛阳称帝

远星云 3147字 2024-03-21 09:18:10
高仙芝与封常青被杀,使唐朝失去了两位富有作战经验的栋梁人物。高仙芝与封常青都是唐朝著名将领,为保护大唐西域做出了巨大贡献。高仙芝少年时随父亲高舍鸡至到安西,因父亲有功被授予游击将军。二十多岁时即拜为将军,并与父亲班秩相同。高仙芝先后在安西四镇节度使田仁琬、盖嘉运手下任职,未受到重用。后来夫蒙灵察担任节度使时,发现了高仙芝的才干,一再提拔重用。到了开元末年,高仙芝已官至安西副都护、四镇都知兵马使。

高仙芝任都知兵马使的时候,每次出军时,身边仅随从就有三十多人,而且衣服鲜明。夫蒙灵詧门下的封常清见高仙芝很有才能,也想做高仙芝的随从,便向高仙芝写信一封说明自己的想法。但封常清的形象不太好,不但身材瘦削,而且还有斜眼与跛足的毛病。高仙芝见到封常清后,嫌他相貌丑陋,不愿接受。但是封常清没有灰心,第二天再次给高仙芝写信表达仰慕之意。高仙芝回答说:“侍从已录取够了,哪里用得着又来呢?”封常清发怒说:“我仰慕您的才能,愿意侍奉您,所以没人介绍自己来了,您为什么一定要拒绝呢?看容貌录用人,会把子羽看错,您还是考虑一下吧。”高仙芝还是没接受他,他就每天到门口来等候,高仙芝没办法,就把封常清录取到侍从中。

天宝初年,达奚诸部叛乱,从黑山以北直到碎叶城都乱了。唐玄宗诏命夫蒙灵詧前去平叛。夫蒙灵詧派高仙芝率2000精骑自副城向北,直至绫岭下截击叛军。达奚部因行军劳顿,人马皆疲,尽为唐军所杀。封常清在帐中私下写好捷报,捷书中详细地陈述井眼、泉水、驻军地点、战胜敌人的情况和战术,条理分明。高仙芝想说的,封常清都周到地替他讲出来,高仙芝因此大为吃惊,当即采用了封常青写的捷报。回军后,夫蒙灵詧迎接出城门迎接高仙芝,给高仙芝以慰劳。高仙芝已解下奴袜带刀拜见,判官刘眺、独孤峻等争着问:“此前送来的捷报是谁写的?您帐下怎么有这样的人才?”高仙芝回答说:“是我的侍从封常清。”刘眺等人很吃惊,对封常清施礼让座,并和他谈话,认为他是奇才。此后,经高仙芝不断提拔,封常清先后授镇将、果毅、折冲。

开元年间,唐朝国力空前强盛,史称“开元盛世”。国力的增强,使唐朝的军事实力也随之增强,唐在与吐蕃的战争中也逐渐占有优势。这一时期,唐朝在西域的战略主要是依托安西、北庭所辖各军镇,号令当地土著,或攻或守,不断巩固和扩大控制区域。吐蕃起初是和,后东突厥汗国及突骑施等联盟,同唐军多次较量,争夺的重点在安西四镇及北庭一带。后来东突厥及突骑施衰落后,唐蕃争夺的重点逐渐转移到葱岭以南地区。

葱岭上有两个国家,即小勃律和大勃律。小勃律原为唐属国,是吐蕃通往安西四镇的交通要道。吐蕃赞普把公主嫁给小勃律王苏失利之为妻,小勃律国遂归附于吐蕃,吐蕃进而控制了西北各国,因此西北二十余国都臣服于吐蕃,中断了对唐朝的朝贡,唐几任安西节度使田仁琬、盖嘉运、夫蒙灵察数次派兵讨伐,因地势险要,加之吐蕃进行援助,皆无功而返。

天宝六年三月,唐玄宗下诏以安西副都护、都知兵马使、充四镇节度副使高仙芝为行营节度使,率军万人,征讨小勃律。高仙芝率领大军翻越雄伟的葱岭,经拨换城、握瑟德、疏勒踏上葱岭,然后经过东帕米尔,翻越青岭,经过二十多天的艰苦行军,唐军到达了葱岭守捉。然后再向西,沿兴都库什山北麓西行,又经二十多天到达播密水。唐军继续前行,再经二十余日到达特勒满川。至此,唐军经过一百多天的跋山涉水,于同年六月完成了第一阶段的行军。随后,高仙芝兵分三路,会攻吐蕃在中亚的阵地连云堡。三路兵按时出发,如期抵达。经过一番周密筹划,高仙芝指挥唐军登山攻城。吐蕃守军未料到唐军能突然至此,大为惊骇,慌乱中只能凭借险要地势,用滚木擂石阵抵抗唐军。高仙芝任命郎将李嗣业为陌刀将,下令说:“在中午前一定要打败敌人!”李嗣业手持一令旗,领陌刀手自险处先登,奋力杀入,自辰时战斗至巳时,大败吐蕃军,斩首5000级,俘虏千余人,余众都逃入山谷。唐军缴获战马千余匹,缴获武器装备数以万计。

高仙芝准备乘胜追击,但边令诚认为孤军深入敌境过远,不宜穷追。于是高仙芝让边令诚率领3000人留守连云堡,亲率大军继续前进,经过兴都库什山著名的险峻山口之一坦驹岭,向阿弩越城进发。接着阿弩越城守军请降,唐军顺利进入阿弩越城城中。接着又先后攻占小勃律首府孽多城,招降小勃律王,小勃律王携吐蕃公主出来投降,于是平定小勃律国,以三千军队驻守这里。自平定了小勃律国之后,唐军声威大震,拂菻、大食诸胡七十二国都投降归附了。

天宝六年八月,高仙芝押着小勃律国王和吐蕃公主经赤佛堂路得胜归来。九月,行至婆勒川连云堡,与边令诚会师,一起返回。九月末,高仙芝回军至播密川,即令刘单起草捷报,并派中使判官王廷芳进京告捷。高仙芝出任安西四镇节度使后,以封常清为庆王府录事参军,充节度判官,赐紫金鱼袋。不久,又加朝散大夫,专门负责四镇的仓库、屯田、甲仗、支度、营田等事宜。以后高仙芝每次出征,常令封常清为留后使。

天宝八年,高仙芝入朝,加特进,兼左金吾卫大将军同正员,一个儿子也被授五品官。

天宝九年二月,高仙芝击败了朅师国的军队,俘虏了朅师王勃特没。三月十二日,唐朝廷册立勃特没的哥哥素迦为朅师王。

经过这两次的征战,使唐朝在对吐蕃的战争中取得了全面胜利,唐朝也发展到了顶峰。同时高仙芝也为自己赢得了极大的声誉,被吐蕃和大食誉为山地之王。

天宝十年正月二十四日,高仙芝入朝,献其所俘获的突骑施可汗、吐蕃酋长、石国王、朅师王。那俱车鼻施行至长安的西北的开远门时,被玄宗皇帝所杀。移拨可汗也被处斩。玄宗皇帝以高仙芝功勋卓著,加授开府仪同三司。不久,玄宗皇帝又任命高仙芝为武威太守,并代安思顺为河西节度使,打算将高仙芝调离西域。但由于安思顺讽劝部下“割耳捴面”苦苦相留。此时监察御史裴周南也上奏,故此令未能成行,于是高仙芝改任右羽林大将军。

天宝十一年,王正见死,封常清接任节度使之职。天宝十四年,高仙芝被封为封密云郡公。

封常清率残部退守陕郡时,陕郡太守窦廷芝已逃往河东,城中吏民皆已逃散。封常清向驻守该地的高仙芝说:“常清连日血战,贼锋不可当,况且潼关无兵,如果叛军攻破潼关,那么长安就危险了,关陕之地就无法防守,不如引兵前往潼关与叛军对抗。”

这在当时力量悬殊的情况下是明智之举。高仙芝听了封常清的详细汇报,知其所言非虚,于是接受了他的意见。高仙芝急忙打开太原仓,把库中的缯布全部分赐给将士,其余的都放火焚烧了,率兵向潼关方面撤退,中途被叛军追到,官军一触即溃,“甲仗资粮委于道,弥数百里”。

唐军退到潼关后,高仙芝马上整顿部伍,修完守备,据险抗击,士气也渐渐振作起来。安禄山部将崔乾佑率部赶到,一时不能攻下,只好退居陕郡。安禄山派部将崔乾佑率兵屯于陕郡,临汝、弘农、济阴、濮阳、云中等郡都向安禄山投降了。当时,唐朝廷所征的朔方、河西、陇右诸道兵,尚未抵达长安,关中震动。幸好安禄山滞留洛阳准备称帝,没有全力进攻,加之高仙芝、封常清及时退守潼关,作好拒守准备,遏制了叛军攻势,关中军民慌恐之情才得以稍安。

高仙芝与封常青被杀后,安禄山率领大军从灵昌渡过黄河。由于叛军皆是精锐部队,所到之处无不披靡。天宝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安禄山攻陷东京洛阳,东京留守李憕和御史中丞卢奕不肯投降,被俘后被安禄山杀害,河南尹达奚珣投降安禄山。退守潼关的安西节度使封常清、高仙芝采以守势,坚守潼关不出。可是因为玄宗皇帝相信了监军宦官的诬告,以“失律丧师”之罪处斩封常清、高仙芝。天宝十五年正月初一,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改元圣武。任命史思明为范阳节度使,达奚珣为左丞相,张通儒为右丞相,高尚为中书侍郎,严庄为御史大夫,敬荣为尚书,王伷、张均为中书令,高邈、何千年、许叔冀、吉温、张万顷、孙孝哲、曹将军、徐归道、独孤问俗、张休、张通晤、陈希烈、平冽、张垍等均在朝廷担任要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