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32章战况激烈,以命搏命
然而,还没等这些荷兰人明白大明水师为何要引火自焚,却见这上百艘火船已经是乘风而来,迎面撞了上来。
砰砰砰——
一声声撞击的巨响声中,不少守护在外围的海盗船,也是被大明水师的疯狂举动吓得不行,连忙往后撤退,顿时阵型打乱。
正是因为如此,也给了这些火船接近荷兰主力舰的机会。
刹那间,只要“火船”一和荷兰战舰接触,火船上的大明士兵就会坚固的铁钩,牢牢钩住敌方战舰,然后不要命一般冲上甲板来肉搏。
“杀!!!!”
无数大明男儿咆哮出声,如同从地狱火海中,冲出来的猛虎般,杀得荷兰士兵溃不成军。
以船换船,以命搏命!
这就是郑芝龙的战术,也是这种硬实力不敌的情况下,唯一可以取胜的方法。
如此骇人的气势,不禁是吓傻了荷兰士兵,也是让直播间前的观众们,都是感觉后脊背发凉。
“天啊,这简直就是玩命打法啊!果然战场上,冲的怕愣的,愣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
“估计荷兰人都傻了,他们只为了求财,谁知道大明水师直接跟他们玩儿命,不愧是最有骨气的大明,明军威武!”
“不过,要是换成宝船那种级别的战舰的话,我们又何必以命搏命,还不是因为军舰落后了,果然落后就要挨打啊。”
·.....
镜头下,刹那间,在明朝水师震天的喊杀声和100条船的火攻中,荷兰人完全迷失了方向,根本组织不起有效的反击,只能被动挨打。
兵败如山倒,残存亦末路。
见此一幕,郑和为大明水师险胜而庆幸的同时,也是有着无尽的担忧。
“如此胜利,却是险胜,大明若不重开航道,恐怕迟早再生祸端啊。”
“想来不过两百年时间,无敌水师,竟也是凋敝至此,恐怕……”
他没有继续说下去,抬头望向东方,目光莫名有些悲哀。
不用高阳说,他也看得出来,大明恐怕气数已尽,一切昔日的荣耀都将埋葬。
谁还会记得,曾经君临四海的宝船舰队呢……
就在二人谈话的短短时间内,荷兰的一艘主力战舰被完全烧毁,一艘被击沉,一艘连同船上的100名官兵一起被明朝水师俘获。剩下的几艘荷兰战舰掉头就跑,拱卫在周围的50艘海盗船全军覆没。
决战料罗湾,让大明重夺了南海的主导权!
并且威慑了海上的葡萄牙,西班牙等势力,不敢以武力入侵大明沿海地区。
而作为这场海战的领袖,郑芝龙也成为了大航海时代中,东亚海域举足轻重的人物。
借此机会,经营处规模空前庞大的船队,成为最负盛名的郑氏家族。
然而,关于郑氏的海上传奇,并没有就此终结,反而将更加辉煌!
华夏的碧海之上,暴雨将至!.
镜头下。
战场远处的一叶扁舟上,高阳见此华夏儿郎英勇一战,也是感叹道。
“只可惜,这一场海战,虽然我们取得了胜利,但是大明仍旧只图边疆稳定,而没有拓展或者开创新的贸易模式,终究还是走向了彻底没落的深渊。”
闻言,郑和目光闪烁,皱着眉头,沉声说道。
“高先生,其实我每次面朝大海的时候,我就在想,寂寞沙洲不可能永远寂寞。我堂堂华夏民族愿意走向世界,也愿意包容世界,为何会是这样的结局……”
此话一出,无数观众都是为之侧目,心中同样有些无穷的遗憾。
“哎,古往今来,开放和包容的态度都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实现长久繁荣的基本条件,封闭和自大永远都是定时炸弹:可能一时看不出弊端,但一旦时间轴拉长,结果还是有目共睹的。”
“其实,我们素来有开放的时期,如汉武帝时期的丝绸之路,唐太宗时期的外国来朝,以及郑和下西洋,但都是因为本身封建制度的束缚,无法真正走向开放。”
“沉舟侧伴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们曾经犯过错,也将走得更远!”
镜头下。
远处的海战上的汹汹烈火逐渐熄灭,破碎的船舰沉入海底,一切惨烈战斗的痕迹,都逐渐被无情的大海所吞噬。
只有从哪些幸存者的口中,才能知晓这里曾经发生的风云变幻。
眼见郑和眼中的迷茫,高阳也是开口说道,语气中满是坚定之色。
“会的,一定有天时地利人和的那一天,拨开云雾,重新扬帆起航。”
只不过,就像凤凰浴火成圣一样。
华夏也需要面临无数苦难的至暗时刻,才能找回自己曾经的光荣!
这一刻。
画面中,远处的大明水师中的一艘旗舰之上。
一位身材魁梧,国字脸,目光锐利的中年男子驻足在船头,遥望着天边的风暴。
他正是此时南海地区大名鼎鼎的郑芝龙。
而在他身边,一位眉清目秀,满脸英气的少年,那双明亮的眸子,却是紧盯的不远处的海面上的莫名出现的一叶扁舟。
上面隐约还可以看见一老一少,两个陌生男子,同样注视着自己。
然而,就当少年想要看清楚些的时候,郑芝龙却是摸着他的脑袋说道。
“好了,名森,不许再胡闹了,走,我们回去。”
闻言,少年也是点头,一边走着,一边又回头看了一眼。
不过,此时大海上,却什么也看不见。
只有东方的已是泛起了鱼肚白、
天亮了。
远去的那一叶扁舟上。
高阳则是对郑和讲述着,一位名为郑成功的民族英雄,收复宝岛的传奇事迹。
而郑成功,正是郑芝龙之子。
也就是方才那位满脸英气的少年。
也正是因为父亲郑芝龙建立的庞大家产,帮助了日后郑成功收复宝岛。
一切的因果,皆是在前尘往事中,埋下了伏笔。
......
见此一幕,不少观众见此,也是感叹不已。
“卧槽,刚才那个小伙子竟然是郑成功!!!原来他爹也是位抗击荷兰舰队的狠人啊!果然是子承父业,打得对手都一样。”
“巧了嘛这不是,不过郑成功真的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为我们守住了宝岛,建立了以汉文化政权,要不然,说不定就被那些西方殖民者给卑鄙的偷去了!”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明珠一串,琉球是我群弟我就是宝岛。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宝岛,回来吧!!!”
与此同时。
天有不测风云,随着历史翻过大明的篇章,气氛也是变得有些压抑起来。
面对大青的朝代,不少人观众都是表示血压在上升。
而郑和对此,同样是唏嘘不已,却也倍感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