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稷下学宫
看到这一幕,屏幕前的的不少观众都是感受了孔夫子对于心中天下大同,天下归仁的执着追求。
他就像那夸父逐日一般,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只为了心中坚信的大道。
这才应该是孔夫子被后人尊为圣人的关键,而是不因为他愿意经历无数苦难,所以才被称为圣人。
直播间前,无数观众见此,尤其是真正读书的学生,也是在心里下定决心,以后一定好好对待语文课本上,先贤们的著作。
哪怕现在依旧不能感同身受,不能理解其中深意,甚至是暂时遗忘,相信总有一天它们会像那棵桧柏一样,重新焕发生机。
就在此时,镜头下。
讲述了桧柏树的传奇之后,高阳接着对着孔子说道。
“夫子,且看由您开创的私学之风影响下,华夏两千年的风云变幻。”
说罢,他挥动衣袖,暗自启动了系统的能力。
只见一股无形的力量席卷而来,那棵桧柏树上落下一片片落叶,而这每一片落叶中,都是倒影出如同电影纪录片般的真实场景。
正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而树叶的阴影之中,却是千年的郎朗读书声。
此刻,周围的庭院建筑逐渐消失,众人的双眼似乎就像是被这一片片树叶遮挡,坠入了时空的秘境,来到了一个又一个不同地点。
无论孔子,还是他身后的颜回,子贡,子路等人,都是睁大了双眼,不可思议地看着魔幻的一幕,振奋得不能自已。
这一刻。
第一片树叶中,逐渐浮现出一座庄严肃穆的阁楼,上面的匾额用大篆字体端正书写四个大字。
稷下学宫。
此刻,孔子与高阳等人都是站在窗外,看着屋内传来一阵郎朗的读书声。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取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见此,高阳也是出声说道。
“夫子,这里是战国时代齐国的稷下学宫,是世界上最早的官办高等学府,在这里,诸子百家争鸣,不仅有夫子创立的儒家,还有法家,兵家,可谓是百花齐放,各种思想蓬勃发展。”
“其中诞生了许多著名的思想家,影响了后世两千多年。”
听此,孔子的眼中陡然间亮起,不禁感叹道。
“一支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百花齐放才好啊,做学问就应该是博取众长,不断发展,与时偕行,一家之言难免不够全面。
身后的一众弟子也是点头,其中,颜回也是开口说道。
“夫子所言极是,我们师兄弟平日里便常有观点不同,却也因此领悟愈发深刻。”
此时,透过窗台,只见讲台上,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正端坐着,看着众多学子认真读书之景暗自点头。
见此,高阳也是介绍性地说道,
“这位是荀子先生,也是稷下学宫的祭酒,对于夫子之学最为尊崇,并且主张“礼法并施”;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反对鬼神迷信。”
“刚才学子朗诵的,正是他所创作的《劝学》一文,弟子在后世也曾学习过。”
“好啊,劝人学习,乃是大仁,荀子真是青出于蓝啊。”
话音落下,面前的稷下学宫如同海市蜃楼般,随着那片树叶地飘落而远去。
一阵风吹过,便是上千年的光阴流逝,日月轮转。
第二片树叶飞落而下,映入众人的眼帘。
镜头下,越过一道道石阶,只见一栋白墙黑瓦的书院出现在所有人的眼前。
匾额之上,朱红的字迹龙飞凤舞,颇有学风。
白鹿洞书院。
“夫子,这里是白鹿洞书院,白鹿洞书院,始于唐、盛于宋,沿于明清,到弟子所在的时代,已有1000多年历史。”
闻言,孔子也是笑着点头说道。
“白鹿洞书院,好啊。”
等到他们穿过院门,走进内院。
此刻,只见高坐在讲台上的身穿黑色长衫的中年男子,语重心长地正在讲道。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高阳见此,也是介绍道。
“这位是朱熹,是华夏南宋时期的理学家,教育家,他个人,对于夫子之学更是推崇备至。”
“他重修了白鹿洞书院,并且亲自订立学规,即著名的《白鹿洞书院教规》。《白鹿洞书院教规》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规章制度之一。”
此时,台下一位清秀面容的学子不由问道。
“请问朱子,学问之源头在于何处?”
听此,朱熹也是笑着抚着长须,悠然说道。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见此台下学子皆是目光闪烁,不禁点头称好。
场外,孔子也是笑着赞叹道。
“说的好啊,永远。”
这一刻。
白鹿洞书院逐渐远去,时光再次如同大河之水般流逝,不舍昼夜。
又是一片树叶落下。
画面中,名为阳明书院。
一身儒雅长衫的的王阳明坐在讲坛之上,讲述着苦心孤诣,最终领悟的圣人之道。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
座谈下,弟子无数,皆是伏笔急书,将王阳明的语言记录下来,为《传习录》。
遥望着这一幕,孔子和一众弟子的眼中,都是满含热泪。
这一幕他们实在是太熟悉了,就像是看见了千百年后的自己一般。
“传下去了。”
“夫子,我们追求的道,终于传下去了。”
每个人都是激动的不能自已,眼中都是饱含热泪。
一片片树叶飘过,又翩翩落下。
就像是一代又一代的学子,探索着大道,并且传
承着大道。
沉舟侧伴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一刻。
时间也是来到了近代。
那是一个动荡的年代,也是华夏民族五千年来,最为屈辱的年代,就连树叶上也是残留着斑斑的血色,让人忍不住握紧了拳头。
一片带血的树叶落下,犹如枫叶般鲜艳。
孔子和一众弟子见此,目光中也是显露出担忧神色。